文化部拟禁偷菜游戏
文化部拟禁偷菜游戏介绍
2010年9月,天水妇女李某受网上“偷菜”游戏误导,上演现实版偷菜闹剧因违法被拘留罚款。案发后,9月29日,9月30日,媒体连续大规模报道披露此事,引起了社会各界强烈反响。
2010年10月11日,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名李姓值班人员表示,因为陆续接到市民投诉反映“网上偷菜”游戏的危害,文化部将对此进行研究,“偷菜”的游戏功能或将取消或将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改良。
其实在此之前,2009年11月,应文化部的要求,开心网农场、QQ农场等以前网上偷菜的战场,已经都不叫偷菜了,而改为“收获”和“采摘”。以前,你是从别人田里“偷走了1个黑玫瑰”,现在则是从别人田里“采摘走了1个黑玫瑰”。
文化部“禁偷菜”
“偷菜”游戏威水史
“开心农场”玩家可以在游戏中种花种菜,收获买卖果实,体验浇水,施肥,除草,杀虫的乐趣,还可以偷摘好友的果实。2008年底,“开心农场”率先在校内网上线,受到广泛追捧,迅速走红网络,甚至成为一款被严重抄袭的游戏。接着,不同版本的“开心农场”以及其山寨版本横扫各大SN S平台,引发全民“偷菜”热,“偷菜”游戏很快跻身各大SN S平台的游戏榜首位置。
不过,“开心农场”的走红也带来了不少对其负面评价的新闻。比如:上班“偷菜”,女白领丢工;妻子设闹钟夜半“偷菜”,丈夫神经衰弱提出离婚等。
2010年11月18日,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改进和加强网络游戏内容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第46号文件;通知要求“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改进游戏规则,调整产品结构”,“加强网络游戏产品内容的跟踪监管”等。
文化部网站上没有就偷菜改名下发的具体通知或文件,不过各大SN S网站都已经把游戏中的用词进行了修改,比如开心网改成了“收获”,Q Q农场改成了“摘取”,人人网农场改成了“采摘”。
以前开心网的偷菜游戏,作物成熟时往往有很多人守候,下手慢一秒都会看到提示:“已偷光”,下方的动态栏里会有谁谁从他的田里偷走了什么作物,现在则变成了从他的田里采摘走了……
以前农场里有个标语牌“出来偷的 总是要还的”,现在也变成了“出来摘的 总是要还的”。
网游管理有办法
2010年8月1日起实施的《网络游戏管理暂行办法》已经对网络游戏做了具体规范,该《办法》是我国第一部专门对网络游戏进行管理的部门规章,对中国网络游戏健康发展将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该《办法》第四章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网络游戏经营单位应当根据网络游戏的内容、功能和适用人群,制定网络游戏用户指引和警示说明,并在网站和网络游戏的显著位置予以标明。以未成年人为对象的网络游戏不得含有诱发未成年人模仿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和违法犯罪的行为的内容,以及恐怖、残酷等妨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
文化部称“偷菜”游戏或被取消
2010年10月12日,媒体记者就网上“偷菜”游戏是否纳入监管,以及下一步能否就“偷菜”功能进一步采取限制措施等相关问题,采访了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执法监督处。一位姓李的值班人员获悉具体情况后表示,他们也陆续接到国内其他省份市民电话投诉反映“偷菜”游戏对孩子和成人带来的影响和危害,但是文化部目前还没有就此事开会专题研究。
这位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他们将把本报意见上报具体主管部门,开会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而对于网上“偷菜”游戏,他称,游戏中种菜、浇水、施肥等功能确实能为青少年等网民提供一个充满自然情趣的虚拟网络平台,但互动“偷菜”功能属于简单机械的操作,并没有启迪思维和开发智力的益处,有可能对此类游戏的“偷菜”功能逐步取消,也可能对这类网络游戏进行改良,彻底为广大网民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虚拟平台,减轻对青少年道德及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和危害。
更多
暂无。